案例一:教授套取科研经费贪污、行贿严重违法犯罪
6月30日,石油大学教授王新海在一中院出庭受审。
通过虚开劳务费、虚开发票等方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教授王新海单独及伙同他人,共计套取科研经费576万余元,并将323万余元据为己有。同时,为感谢在中石油担任领导的老同学给予的项目帮助,王新海还先后给对方50万元好处费。6月30日,其因涉嫌贪污罪和行贿罪在市一中院出庭受审。
贪污
6年套取科研经费576万元
检方指控王新海涉嫌贪污和行贿两项罪名。其中贪污罪的三项指控分别为,2009年至2011年期间,王新海利用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长江大学教授并担任《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职务便利,伙同方某旺、唐某(均另案处理),通过虚报劳务费等方式,先后套取上述二学校科研经费314万余元,并将其中人民币70万余元据为己有,剩余给了方某旺和唐某二人。
其次是,2010年至2012年期间,王新海如法炮制,通过虚构北京山漠海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协助开展科研工作的事实,由该公司开具覆压孔渗实验费、服务费等内容发票,先后套取上述二学校科研经费205.99万元并据为己有。
第三笔发生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王新海通过虚构他人劳务支出、冒用他人签名、实际控制他人名下银行卡的方式,先后套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支出科研经费共计人民币56.05万元,并将其中47.082万元据为己有。
对于贪污罪的指控,王新海说,项目中发生的差旅费、租房子费用等需要用票据报销,这些报销票据有些是方某旺拿来的,方某旺、唐某两人没有科研能力,但是因为两人给他提供了项目的信息,他觉得很重要,才让两人参与其中并给他们发了劳务费。
为了能够将报销“兑现”,王新海成立了北京山漠海疆公司,他虚开了8个人的银行卡,用于支取所谓的劳务费,填写劳务清单需要用到的姓名和身份证号都是学生的。这8个学生中只有一个人参与过项目,学校把劳务费打入8张银行卡后,他再转到自己的银行卡中。
至于虚开发票报销一事,王新海辩解说,这其中有很多的迫不得已:“比如很多发票要求三个月内报销完毕,但我们的科研经费可能要一两年才能回来”。他表示,报销制度存在不合理,导致他们按照正常程序无法将一些已经发生的费用进行报销。
行贿
送50万感谢老同学帮忙
检方同时指控王新海于2009年至2013年期间,为感谢时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副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方某亮(另案处理)在协调调动工作、获取相关科研项目等方面提供的帮助,并进一步谋求其在给予科研项目等方面提供便利,通过方某亮之妻魏某(另案处理),先后给予方某亮50万元。
对于这一指控,王新海表示,自己只是感谢老同学多年的帮助。“之前我孩子来北京上大学,他一直就挺关照的,我就想着怎么感谢他一下。”王新海说,从2006年开始,他每年春节会给老同学送去一万元钱作为过节费。而之后,王新海为了感谢方某亮帮助他调入石油大学提供帮助,更是将过节费的金额提高到了10万元和20万元不等。
该案法庭择日宣判。
文字来源:太阳集团网址首页登录江苏监察网http://www.jsjc.gov.cn/m/yaowen/201707/t20170702_154892.shtml
案例二:博导开公司缺钱 套取国家30万专项科研经费获刑
经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检察院提起公诉,2017年8月31日,该区法院以贪污罪判处套取国家30万元专项科研经费的博士生导师徐某有期徒刑三年零三个月。
博导立项获科研经费
案发前,徐某是山东大学药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院长、山东省政协常委。
2009年,徐某负责申请了以胺肽N为靶点的抗癌候选药物24F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这个项目是国家科技部生物技术中心主导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也是“十一五”重大专项,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
2010年,科研经费拨付到位,总计150万元左右。
注册成立公司正好缺钱
2009年12月,潍坊市医药局邀请徐某去潍坊市参加生物医药科技发展的一个会议,会后他参观了潍坊高新生物园区的一个新药研发平台,园区给徐某留下良好印象。为了帮助推动平台的有效利用,2010年六七月,在他的组织下,中国生物医药发展论坛在园区举行,借此也对生物园侧面进行了宣传。
论坛举办期间,为了与徐某进一步拉近合作关系,潍坊市高新生物园区的主任武某主动发出邀请,提出希望徐某能来他们这里开个公司,用徐某的影响力吸引一些专家、企业来发展这个平台。徐某听着有些心动,表示可以考虑一下。
想到工作这么多年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生物实验室,又即将退休,有些实验项目退休后还想继续做,2010年10月,徐某向武某提出,可以在他们生物园区成立一个公司。但是武某说,如果合伙出资的话,企业性质就是股份制,徐某对于公司的事情可能主导不了。
再三考虑之后,徐某觉得公司还是得自己说了算。于是他准备以自己的名义注册成立公司,名字叫潍坊博创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下称博创研究院)。按照规定,成立个人的民办企业需要注册资金。可这笔钱从哪里来呢?徐某想到了自己即将结项的项目还有很多科研经费用不完。
一纸“假合同”成功套取经费
按照山东大学科研经费管理的规定,严禁使用重大专项资金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等,严禁以任何方式牟取私利。国家拨款属于专款专用,不准移做他用,每项支出有严格的规定,并且结余款项都要上交财政。
在学校方面不知情的情况下,2010年11月,徐某伪造了一份山东大学与博创研究院的委托加工协议书,以协作费的名义把自己项目中的30万元科研经费先转入潍坊高新生物园发展有限公司账户,之后用于其为法定代表人的博创研究院的验资、注册。
事实上,在徐某伪造的协议中,企业账号还是用的潍坊高新生物园发展有限公司的。而在他用于学校报销的发票上,收款单位同样是潍坊高新生物园,盖的却是博创研究院的章。按照协议上面的日期,当时博创研究院还没有成立。
30万科研经费进了公司的“私囊”
这30万元研究经费的使用因为制作了形式合法的协议,又开具了形式合法的发票,就这样顺利交与学校财务报销了。
而实际上,在博创研究院这30万元分别用于支付日常水电费、物业费、人工费,以及做个人研究实验。至案发前,徐某负责的科研项目已经验收,30万元公款已没有归还条件。
2015年3月,历下区检察院对徐某涉嫌贪污一案进行立案侦查。2017年1月11日,案件在两次退查后起诉至法院。
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近年来科研经费贪腐案件屡见不鲜。虚列劳务费冒名领取、借壳套现、虚开发票是此类案件中常见的手段。类似套取科研经费的行为严重触犯刑法,检察机关对此决不姑息,希望科研人员能够廉洁自律,防微杜渐,引以为戒。
文字来源:太阳集团网址首页登录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85791
案例三:高校一院长签虚假合同套现科研经费38万 获刑3年半
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原院长吴尚义签订虚假合同,套取科研经费38万余元。记者获悉,市三中院对该案作出终审判决,以贪污罪判处吴尚义有期徒刑3年半,罚金20万元。
案情 签虚假合同套现科研经费
现年60岁的吴尚义,原系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
通州法院的判决书显示,2011年至2014年,吴尚义担任“科研基地——国际物流翻译研究平台建设”等科研项目负责人并主管项目经费审批、使用,在此其间,吴与北京某科技公司及北京某贸易公司签订虚假《文献信息检索合同》,将该院支付的文献检索费用共计38万余元,转入上述两家公司后换取现金并据为己有。
通州法院认为吴尚义的行为构成贪污罪,一审以贪污罪判处吴尚义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罚金20万元,责令其退赔38万余元发还北京物资学院。
辩解 声称是合法劳动所得
一审判决后吴尚义不服,提起上诉。吴尚义表示,文献检索属于学院正常工作外的额外工作,涉案科研项目也没有列入学院对教师的正常考核中,其额外付出劳动获得的文献检索费系合法劳动所得,不构成贪污罪。
吴尚义的辩护人认为,做涉案科研项目负责人时,吴尚义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其对科研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分配,不属于从事公务活动,不符合贪污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另外,吴尚义为涉案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自行完成文献检索工作并获取相应报酬,符合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不应认定为犯罪。
二审 法院认定不属于合法收入
法院查明,涉案科研项目是国家拨付经费的高等院校科研项目,非吴尚义个人获取的科研项目。高等院校科研项目经费属于公共财物、国有财物的范畴,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
作为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原院长,吴尚义系国有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主体身份符合贪污罪的犯罪主体要件。涉案科研项目中的文献检索费,是为获取文献资料而实际发生的费用,需按照标准支付给提供检索服务的单位。
吴尚义作为涉案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未经所在高校及科研经费主管部门批准,在涉案科研项目未实际产生版权费等文献检索费的情况下,利用职务便利,通过签订虚假合同的方式将并未实际发生的38万余元文献检索费从项目经费中套出并占为己有,其行为符合贪污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应当以贪污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院认为,无论从吴尚义取得科研经费的方法上,还是从其套取科研经费中的文献检索费的批准用途上看,此费用均不属于吴尚义应得的合法收入,对于上诉理由,法院不予采纳。
2016年12月14日,三中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吴尚义上诉,维持原判。
信息来源:太阳集团网址首页登录腾讯新闻https://news.qq.com/a/20161219/001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