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闻网】全国模范教师焦养泉:用爱和奉献谱写师者之歌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徐燕)教师节来临之际,教育部公布了全国模范教师名单,我校太阳集团网址首页登录焦养泉教授名列其中!喜讯传来,全校师生无比振奋,这是对焦养泉教授教书育人工作的认可,也是对全校教师莫大的鼓励!


焦养泉教授是太阳集团网址首页登录盆地矿产系系主任、我校盆地铀资源研究团队首席科学家。从教33年来,他培养的学生普遍成为核工业及其地质系统的业务骨干,负责创办了全国首个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他创建的新型找矿技术为国家节省勘查经费10多亿元,率领的团队被誉为“产学研”合作的典范。他还多次走进央视,为大众科普默默奉献力量。


焦养泉教授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与需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责任与担当。


育人为本 “抓紧课堂教学45分钟”

1F824



1982年,19岁的焦养泉从陕西韩城一个贫苦的农家考入我校矿产系。在老一代煤地质人的耳濡目染下,他爱上了沉积学这个学科。大学毕业后,焦养泉留校任教,同时从事煤、油气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焦老师的课深入浅出,非常生动,深受本科生和研究生青睐。”当回顾焦养泉上课的情景时,荣辉副教授颇有感触地说到。受焦养泉的影响,原本就读资源勘查工程(固体方向)专业的吴立群、荣辉先后找到焦养泉,要求跟随他开展生产实习,并在大四时毅然报考焦养泉的研究生,从事沉积盆地与能源矿产教学和研究工作,现已成为教学和科研团队骨干成员。


“与其中途放弃,不如好好努力,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撑起一片晴空。”当2013级直博生张同学面临家庭变故不知所措时,焦养泉不仅自掏腰包予以资助,更和她促膝长谈,打消了她中途辍学的念头。今年3月,她在国际顶级期刊刊发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在恩师李思田教授的影响下,焦养泉把“抓紧课堂45分钟”作为终身教学的理念。他认为,教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一种科学方法论。为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他常年带领由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组成的科研小组,深入丛山峻岭、戈壁大漠,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准确凝练和表达研究成果”作为既定培养目标。


在焦养泉的悉心培养下,近70名研究生脱颖而出,成为核工业地质系统及其相关领域的佼佼者。其中,2人成为二级研究员、2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1人获“金锤奖”、2人获“银锤奖”、2人获“金罗盘奖”,1人获评“地质填图青年科学家”,1人获评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多名研究生主动要求到西部、基层服务。


创办新专业 服务国家能源战略

1D69C



作为煤的伴生矿产资源,煤层气是新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为满足国家能源需要,21世纪初,焦养泉临危受命,负责筹建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此时,距煤田地质专业停办达10年之久。


没有办公室、实验室,没有专业教师、实验员、教材、标本,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新专业该怎么建?无数个深夜,焦养泉带领青年教师埋头苦干,如燕子啄泥般,一点点将专业所需的各种资源充实起来。


2007年,焦养泉率领全系教师一举拿下650万教育部修购专项资金,建成了煤系资源基础教学实验室。为了解决本科生野外实践教学的诸多不便,焦养泉又率先于2018年筹划新建了“岩芯室内教学实验室”,将野外教学搬入室内,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他还规划建设了野外教学基地,主持了首批全国特色专业建设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教研项目,使新专业得以顺利运行。


焦养泉始终认为: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没有教材,本科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他结合30年对沉积学的理解和实践,写成《聚煤盆地沉积学》一书,该教材荣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被专家组誉为“近年来国际煤地质学和沉积学领域一部难得的优秀教科书”,被教育部高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为推荐教材。


一边是申请几十万的教学研究项目,一边是最多5万元的教材出版基金,面对同样成熟的题材,如何取舍?焦养泉毫不犹豫做出了选择:申请出教材,出精品教材!2018年上半年,专业教材《含煤岩系共伴生矿产》获得学校批准,目前正在紧张的撰写中。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创办13年来,在焦养泉及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专业建设年度考核多次获评优秀,并荣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教学相长 铀矿勘探成果多


1B3B9


“为什么去野外?因为矿在那里。”记者从焦养泉的飞行路线图看到,仅从2012年1月-2019年9月1日,他的飞行里程就达31.6万公里,飞行时长569小时,飞行次数284次。33年来,焦养泉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哪里有矿,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一年中有一半左右的时间,他不是在野外,就是在去野外的路上。


铀矿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1997年,一次偶然的野外考察,使焦养泉认识到铀资源的重要性,进而确定了新的研究方向——盆地铀资源。他率先组建了盆地铀资源研究团队,创建了“铀储层沉积学”理论技术体系,在砂岩型铀矿床的勘查预测和系列找矿突破行动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2006年,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和吐哈盆地铀成矿普遍性关键控矿要素的认识,焦养泉率先出版了《铀储层沉积学》专著。2007年,他创建的“铀储层空间定位预测技术”有效指导了吐哈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铀矿勘查工作,为国家节省勘查经费10多亿元,创造潜在经济价值百亿元以上,成为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开发和研究的一项关键技术,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2年,在参与超大型大营铀矿找矿突破会战中,焦养泉主持完成了特设的专项科研项目,总结的成矿规律和模式及时应用于勘查工程的优化部署,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和鼓励。该成果荣获2013年度“全国十大找矿奖”。以外,他还出版了6部专著、发表SCI等论文60余篇,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如今,焦养泉及其团队已成为我国砂岩型铀矿勘查研究领域的一支主力军,在鄂尔多斯盆地、吐哈盆地、松辽盆地、二连盆地、巴音戈壁盆地等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东胜、钱家店、塔木素、十红滩和努和廷等铀矿床(田)的储量规模得以扩大,同时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紧缺专门人才,被业界誉为“产学研”合作的典范。可以说,焦养泉和团队成员参与见证了我国有史以来铀矿快速突破发现的全过程。


热衷科普 讲好地学故事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强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作为地质专业教师,焦养泉认为,他有责任面向社会大众讲好地球故事。为此,他利用专业优势,积极投入到地学科普事业中。


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焦养泉三次走进中央电视台CCTV10科教频道,先后担任《发现白垩纪――二连恐龙发掘报告》《大漠疑案——巴彦淖尔白垩纪恐龙王国》《铀矿发现记(上、下)》的专家解说和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生物与环境、铀矿成因等沉积学热点问题,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是世界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之一,被誉为“恐龙之乡”。2010年3月10日至13日,由二连浩特市与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合作拍摄的4集大型纪录片《发现白垩纪――二连恐龙发掘报告》在中央电视台CCTV10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焦养泉在片中担任顾问。


在巴音满都呼幽暗的地下,两具原角龙化石被考察队员发现。在恐龙化石中,原角龙化石很常见不足为奇,但是呈现站立状态死亡甚至连遇难瞬间的神态都被保留下来的化石却非常罕见。为了解释原角龙化石之谜,焦养泉多次率团队专程赴野外进行沉积学调查取证,分析判别恐龙站立死亡的环境条件,恢复再现了巴音满都呼晚白垩世恐龙生活时的沉积环境,破解了站立且绝望的原角龙化石之谜。2016年11月28日,由焦养泉教授团队参与,历经4年精心制作的大型恐龙纪录片《大漠疑案——巴彦淖尔白垩纪恐龙王国》,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与发现》播出。


2019年6月24日-25日,以鄂尔多斯盆地铀矿发现历程为主题的科普节目《铀矿发现记》(上、下)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进科学》栏目播出,焦养泉教授在节目中担任专家解说。他带领观众一起认识了中国最大、具有世界级规模的砂岩型铀矿田的基本成矿规律和特殊找矿标志,领略了20年艰辛的找矿历程,同时还传递了科学研究服务于找矿勘查的先进理念。


2019年,在超大型大营铀矿、努和廷铀矿在内的多个铀矿床重大找矿突破的基础上,彭云彪、焦养泉、陈安平等编撰的《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床研究系列丛书(5册)》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为积极推动铀矿勘查工作程度低甚至是空白区的基础研究及调查评价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资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地质智慧与地质解决方案。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追梦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最强音,焦养泉以他的不懈奋斗、拼搏进取,在地质教育领域开辟了一番新天地。他多次获评“最受同学欢迎的老师”“研究生的良师益友”,多次荣获湖北省、学校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多次荣获校“教师教学优秀奖”等。他表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使命,我将继续坚守我热爱的地质和教育事业。


本文转自地大之声,附原文链接:

http://voice.cug.edu.cn/info/1032/14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