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公布《关于表彰2017-2020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我院获评文明教学科研单位。

近年来,太阳集团网址首页登录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机遇,坚持立德树人,追求学术卓越,深化综合改革,提升科教实力,在建设资源能源领域国际知名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上取得重要进展。

坚持精准施策,加强党建思政。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高标准推进学院改革发展。学院党委注重激发“党建+”活力,推进党建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深度融合,推进三全育人。以野外实践、科研训练和行业赛事为依托,全面落实本科生导师制;以“两访两创”和“结对领航”工程为依托,构建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协同提质增效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石油工程系“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带动作用,创建“党建立方工程”。煤工系研究生636党支部工作获评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工作案例特色作品,石工系教工党支部获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加强教师思政,坚持把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坚持党建引领、思想铸魂、价值导向和典型选树,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显著增强。关心青年教师成长,组建了青年教师联合会,开展了系列特色活动。焦养泉教授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李建威教授获“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称号,梅廉夫教授等多人获得“最美地大教工、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研究生的良师益友”和“师德师风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加强学生思政,完善工作体系,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把课程思政贯彻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开展“寻找李四光·卓越地质师”培育工程、“十大引航人物”评选、“师生面对面谈心”工程、“指南针校友论坛”等特色活动,创建了红星特色实践育人品牌。同时,开展了“书写奋进之笔·献礼伟大祖国”“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疫情期间,学院坚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高质量开展线上课程119门次,参加党员战“疫”说和“云战疫 青力量”系列线上活动700余人次,展现了良好的责任担当。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优秀人才。突出“育”的导向。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座谈会、评选优秀学务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等方式不断强化育人实效;坚持在实践教学工作中丰富导师制内涵,在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油气地质大赛等行业品牌赛事中促进师生交流、教学相长。在野外实习中,注重挖掘教师高尚的教育情怀,树立典型,营造良好教书育人氛围。

筑牢“学”的基石。打造“严在地大 学在资源”的浓厚学风,坚持早读、年级集体自习、基础科目月考、学习型宿舍创建和“一帮一、结对子”学风建设主题活动,推动学院学风持续向好;以新生入学教育、老生学分清查、年度学生表彰大会暨考风考纪动员大会等为契机,强化规矩意识,进行警示教育,做好诚信教育;办好“寻找李四光·卓越地质师培育工程”系列赛事,每年均吸引来自校内13个单位1000余名学生参加。自2017年来,学生累计获得各类国际奖项10余人次,全国奖项90余人次,本科生发表论文11篇、获批专利20项。

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结合国家资源能源行业转型升级趋势,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方向(常规能源、新能源、固体矿产、地学大数据),创新工科人才培养机制(基地班、英才班、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版),突出多元化和个性化培养。

全面组建教学团队,持续加强野外实践教学建设,建成6个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组建6个实践基地教学团队,并在6大实习基地全面推行双导师制。深化与石油公司、矿业公司、自然资源部及各省自然资源厅等企事业单位合作,促进“产-教-学-研”融合协同育人,新增6个实践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再次在全国率先通过第二轮工程教育认证,并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矿床学》和《聚煤盆地沉积学》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获评“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和优秀教学团队”各1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实施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全面推行小班化教学和本科生导师制;开展5期“寻找李四光·卓越地质师培育工程”计划,推进学生全员科研训练,打造高质量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加强企业教师队伍建设,聘请15位行业资深专家授课、编写实训教材、指导学生工程训练和毕业设计。承担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2项、湖北省教育厅高校实践育人特色项目1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6项,立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MOOC课8门,出版教材和教学指导书14部。

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校开设全英文课程15门次。开辟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美国犹他大学等6个海外联合实践教学基地。2016年-2019年选派38名优秀本科生参加海外野外联合实习,资助优秀推免生开展海外科研训练32人,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学生国际交流体系。本科生国际交流人数大幅增加,由2016年9人增长至2019年52人,出国交流比例已达15%以上。

提高学生国际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出台专门制度进一步加大对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的资助力度,每名博士生都能获得至少6个月的国际学术交流资助。成立4个国际学术组织(SEG,AAPG,SPE,IAMG)学生分会,为学生参与国际学术组织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撑。2016年以来,本学科120多名学生成为上述4个学术组织学生分会的会员,获得这4个学会的学生科研基金18人次,在国内高校中居于前列。积极推进留学生招生、教育和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留学研究生人数占研究生总人数15%以上。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部分专业采用整班制全英文教学。

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序推进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实施研究生创新人才计划,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严格研究生资格审查、中期考核、开题、预答辩、答辩等环节管理,规范流程。在企事业单位设立研究生工作站,突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近三年来,2名专业硕士获评全国“做出有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3名博士生获评“李四光优秀博士生”奖,4名博士生获评“长江学子”创新奖,6名毕业博士生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坚持一流标准,增强科教实力。坚持引育结合,努力打造“四有教师”队伍。加大从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加大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制定了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成立青年教师联合会,为每个新进青年教师指定责任教授,帮助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指导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及人才计划。近4年引进特任教授和地大百人以上高层次人才20人,新增国家级人才8人次,新增省部级人才6人、省部级创新团队2个。同时,有1人当选国际地科联主席,1人当选国际经济地质学家学会会士,1人当选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学会会士,2人次当选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学会理事,25人次受聘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副主编或编委,15人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召集人。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资助青年教师出国合作交流、参加国际重要学术会议。

联合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的11所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14位著名学者成功申报“岩浆-热液成矿系统”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设立“海外名师讲坛”和“国际化视野拓展论坛”,每年邀请30名以上的海外知名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或开设短期课程。举办“国际地质流体大会”、“构造-成藏(矿)年代学国际研讨会”、“关键金属成矿作用国际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7次,提升了学科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面向资源能源学科前沿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围绕常规和非常规能源、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的形成机理和勘查评价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开展研究成果的应用示范,为行业、地方及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发现或指导发现矿床/油气藏7处。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7项(重点基金及相当层次项目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课题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8项 (含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国际重要期刊(T1、T2)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31篇,出版学术专著25部(其中英文专著2部)。

据悉,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全面展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丰硕成果,持续巩固深化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成果,经学校评选,此次共有10个单位获评文明教学科研单位。